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 ……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什么特点?(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的实践。(2分)

(3)新中国成立前后,法制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 年,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4分)

答案

(1)特点:法律是由君主制定的,是君主维护其统治的工具;(1分)皇权大于法律。(1分)

(2)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2分)

(3)成就: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新宪法。(2分)

题目分析:(1)从材料“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等信息可以看出答案。(2)近代资产阶级法治建设的重要的成就就是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3)此题考查的相对简单,主要是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法治建设在50年代前的成就。主要是两部文献,一个是《共同纲领》,一个是1954年宪法。

点评:古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近现代的法治建设明显的不同。古代的法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是为君主的统治服务的;近现代的法治建设是体现的人治到法治转变的趋势,体现了人民主权,是民主的体现,也是民主的保障。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西方国家大都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近代政体的,这也需要掌握。

实验题

(9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及氧气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一:为探究不同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Ⅰ.将3.0g KClO3与1.0g MnO2均匀混合加热

Ⅱ.将x g KClO3与1.0g CuO均匀混合加热,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1)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类型为     ;    

(2)Ⅱ中x的值应为     

实验二: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即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双氧水的浓度MnO2的质量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
50.0g1%0.1g9 mL
50.0g2%0.1g16 mL
50.0g4%0.1g31 mL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条件下,            ,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2)若测定相同条件下             ,也可得出相同的结论。

实验三:浩然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粗一些的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细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下部(没有接触到细沙,如图所示),但不见铁丝燃烧。如此反复数次,实验均未成功。

(1)该同学失败的可能原因是            。改进后,实验成功了。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集气瓶中细沙的作用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謇在大生纱厂的《厂约》中,说到他办厂的宗旨:“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所必需。花往纱来, 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 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    

——摘自易乾著《中国民族工商业百年史话》

材料二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抬商承办。惟一、二大宗实业,如丝、茶改良制造之类,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又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摘自隗瀛涛《实业之梦——张謇传》

材料三  张謇认为:“至于铁矿需本(资金)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借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赡养人民之生活。”

——摘自隗瀛涛《实业之梦——张謇传》

材料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9个公司的投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洲列强迅速增加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中国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大批倒闭。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张謇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中,张謇提出了怎样的实业主张?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在当时创办企业有哪些有利的国内因素?张謇企业走下坡路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