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小华参观展览会,在如图9-11所示的一个小展览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不可及,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屏风是________镜,这个虚拟导游是______像(填“虚”、“实”),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凸透镜;实;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考点:

专题:应用题;创新题型.

分析:电视机中的“像”与小华看到的“像”的关系可知,电视机中的“像”经过屏风这个“镜”后变成倒立、放大的像,且电视机中的“像”与小华看到的“像”又是在屏风这个“像”的两侧.由此可知,玻璃屏风是一个凸透镜,虚拟导游是实像,此时电视机中的“像”是“物”,它离玻璃屏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虚拟导游是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实像,玻璃屏风是凸透镜,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故答案为:凸透;实;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的位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做到灵活应用.有关透镜的创新性题主要表现为对凸透镜成像应用的解释,有关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变化性题以及对光的折射的变化性题,是近几年中考中常出现的题型.

阅读理解与欣赏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

莲 恋 莲(节选)

余光中

  身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见莲,却在植物园的小莲池畔。那是十月中旬,夏末秋初,已凉未寒,迷迷蒙蒙的雨丝,沾湿了满池的香红,但不曾淋熄荧荧的烛焰。那景象,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那天烟雨,原要去破庙中寻访画家刘国松。画家不在,画在。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该是一种意外的发现。从那时起,一个绰约的意象,出现在我的诗中。在那以前,我当然早见过莲,但睁开的只是睫瓣,不是心瓣,而莲,当然也不曾向我展现她的灵魂。在那以前,我是纳息塞斯(Narcissus)(注),心中供的是一朵水仙,水中映的也是一朵水仙。那年十月,那朵自恋死了,心田空廓者久之,演成数丛沙草,万顷江田。那天,苍茫告退,嘉祥滋生,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华美和冷隽。

  对于一位诗人,发现一个新意象,等于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中,泛起一闪尚待命名的光辉。一位诗人,一生也只追求几个中心的意象而已。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热的,我的莲既冷且热。宛在水中央,莲在清凉的琉璃中擎一枝炽烈的红焰,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宛在梦中央。莲有许多小名,许多美得凄楚的联想对我而言,莲的小名应为水仙,水生的花没有比它更为飘逸,更富灵气的了。一花一世界;没有什么花比莲更自成世界的了。对我而言,莲是美,爱,和神的综合象征。莲的美是不容否认的。美国画家佛瑞塞(John Frazer)有一次对我说:“来台湾以前,我只听说过莲。现在真见到了,比我想像的更美。”玫瑰的美也是不容否认的,但它燃烧着西方的朗爽,似乎在说:look at me!莲只赧然低语:Don't stare,please.次及爱情,“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方面的联想太多了。由于水生,它令人联想巫峡和洛水,联想华清池的“芙蓉如面”,联想来自水而终隐于水的西子。青钱千张,香浮波上,嗅之如无,忽焉如有,恍兮忽兮,令人神移,正是东方女孩的含蓄。至于宗教,则莲即是怜。莲经,莲台,莲邦,莲宗,何一非莲?艺术、爱情、宗教,到了顶点,实在只是一种境界,今乃皆备于莲的一身。

  (注)纳息塞斯:希腊神话中,爱上自己映在水中的美丽影子以致淹死而变为水仙的美少年。

1.第一自然段中说“第一次看见莲”,次段中又说“我当然早见过莲”,这样写是否矛盾?应该怎样理解?(3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开头说:“对于一位诗人,发现一个新意象”,其中的“新意象”在文章中具体指的是:(3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加线的两个“对于我而言”和三个“联想”这样反复写各有什么好处?(各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首句着一“却”字,以作为江南人对莲本该不生疏却生疏来突出小莲池中莲的神韵美。

B.“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这句让人感悟到观察事物只要用心专一,仔细琢磨,了解规律,就会流连忘返。

C.“我的莲既次且热”,是说诗人笔下的莲,不同于画家画的苹果、向日葵那样冷暖有别,而是“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

D.文章借助对比,以玫瑰“燃烧着西方的爽朗”,来突出莲“赧然低语”,如同东方女孩的含蓄美,褒贬适中。

E.作者认为莲的小名应为水仙,因为她和水仙花一样同为水中仙子,飘逸而富于灵气,在水中都自成世界。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康乃馨》,完成后面小题。(共15分)
康乃馨
仲禾
①在花丛里,我的情绪一直提不起来。下岗一年多了,好不容易开了这间花店,生意却平平淡淡,真不想干了。
②店里冷冷清清的,门外的法桐发出一阵阵“哗哗”的声响,初冬的风像威严的队列,啸叫着一拨拨地过去,已经变得稀有的阳光从玻璃窗无力地钻进来,我独自一人瞪着天花板出神。    
③“吱嘎”响了一下,我连忙直起身,这是今天第一位顾客。门只开了一小半,钻进来一个五六岁样子的小女孩,头上梳着两个小翘辫,笑脸红扑扑的。走进来,小女孩的双手紧握在胸前,紧盯着一株深红色的康乃馨。
④“小朋友,你要买花吗?”我问道。
⑤“阿姨,”小女孩仰起脸,小手伸到我面前,“我想买一束康乃馨。”她手里只有几张皱巴巴的小钞票。
⑥“你喜欢花是吗?康乃馨挺贵的。” 我有些意外。
⑦“钱不够吗?”她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似乎要着急起来。
⑧我摇摇头:“你买花送给谁?”
⑨“嗯,送给我的爸爸妈妈。”
⑩“那他们怎么不来呢?”不知怎的,我开始喜欢起这个孩子来了。
⑪小女孩抬起头看着我说:“嗯,他们不知道,他们……下岗了。”我微笑着对着她,“你怎么知道的,妈妈告诉你的吗?”
⑫“不是,是我自己发现的。原来都是姥姥来接我放学,现在不是爸爸,就是妈妈来接我。他们没告诉我,可我能看出来,他们一到晚上,就‘窃窃私语’。”听着她的诉说,我笑了,半蹲在她的面前。
⑬“昨天晚上,妈妈哭了,还叹气,爸爸不叹气,也不哭。他们以为我睡着了,其实,我还没真睡着呢。”小女孩笑出了两个浅浅的酒窝儿,小辫子一颤一颤的。
⑭“他们说明天一早就去姥姥家,我知道姥姥家有一辆崭新的小推车,上面还写了字,我认识是‘早点’两个字,我们幼儿园大班的王老师教过我们。”她的大眼睛忽闪了几下,表情严肃起来,“明天很早很早他们就去卖早点豆浆去了,天多冷啊!”她的嫩小的肩膀禁不住缩了一下,“我要好好上学,不能帮他们了。老师说,康乃馨代表爱,我想买一束漂亮的康乃馨,放在门口,明天一早他们出门时一定能看到啦,他们把花插在小推车上,那多漂亮啊,是吗,阿姨?”
⑮望着她稚嫩的小脸,我嗓子眼里堵塞了,说不出话来,眼眶里突然潮湿了。一年多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早已是个枯燥至极了的人了。
16“这是我攒的零花钱,妈妈也不知道呢。够了吗,阿姨?” 
17 “够了,够了孩子。”我从水银样的池水里拿起一束康乃馨,又配上白玉般的百合,火焰似的非洲菊,乳白色的丁香,淡白浓紫相间的三色堇。
18“孩子,非洲菊代表坚强和勇气,百合花代表纯洁美好,三色堇代表活泼可爱……”我把花儿用缀满蓝星星的塑料纸包好,系上一根浅绿色丝带,然后轻轻从她手里拿了一张小票,我知道——这样孩子才会收下这花束。
19在辅满金黄色落叶的人行道上,小女孩蹦跳着走着,那束花儿在女孩的肩上和她的小辫儿一起在风中轻轻舞动。 目送着这个小人儿,我仿佛看到:冬日清冷的早晨,街角上会有一对动作还很生疏的卖豆浆的夫妇,他们崭新的小推车上,插着一束花香沁人、花枝明媚可人的花儿,在寒风中陪伴着他们忙忙碌碌,陪伴着他们一起迎接渐渐升起的胭红的朝阳。
20望着小女孩的背影,一股新鲜纯洁、美好坚定的情绪在我的心里慢慢升起,渐渐充溢了全身,仿佛那束康乃馨,在这冬季里悄悄地绽放着,绽放着。
(本文写于2013年8月,文章略有改动)
小题1:依据小女孩为父母买花的经过和我的心理感受,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故事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小女孩前来给爸爸妈妈买花
 
 
感动
 
赞赏
我目送小女孩离去
 
 
小题2:从写法和内容两方面,谈一谈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4分)
小题3:文中的小女孩是怎样感染“我”的,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