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      ,b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或       (填序号).

(3)若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收集装置不能选   (填序号).

(4)若采用如图2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测定其体积,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为了准确测定氧气的体积,有人提出读数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①容器中气体必须冷却至室温;②长颈漏斗不能倾斜;③必须使量气管和长颈漏斗两边液面相平;④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你认为必须要做到的是            (填序号).

答案

(1)试管;集气瓶    (2)B;2H2O22H2O+O2↑;C或D

(3)Zn+H2SO4═ZnSO4+H2↑;D    (4)①③④

题目分析:(1)a是试管,b是集气瓶,故答案为:试管;集气瓶;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属于固液在常温下制取气体,所选用的发生装置选B,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B;2H2O22H2O+O2↑;C或D;

(3)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Zn+H2SO4═ZnSO4+H2↑;D;

(4)①容器中气体必须冷却至室温,测量准确,故正确;

②与长颈漏斗倾斜与否无关,只要保持量气管和长颈漏斗两边液面相平,内外压强就相等,故错误;

③必须使量气管和长颈漏斗两边液面相平,使内外压强相等,故正确;

④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正确.

故选①③④.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需要同学们对常见实验做到了然于心.

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