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所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记者了解到,“限塑令”实施近2个月以来,虽然许多中小塑料厂都倒闭了,但由于低成本、高收益的诱惑,生产薄塑料袋的小作坊式依然活跃。一些大型超市的购物塑料袋使用量明显下降,但消费者似乎并没有因为价格因素而完全结束“免费午餐”。同时,现在农贸市场上基本不曾停止过提供免费塑料袋。
材料二:据统计,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在中国每天大约用掉30亿个塑料袋。全国塑料废弃量每年超过300多万吨,而塑料的降解一般需要100到200年时间。
材料三:表一 2005—2008年世界及中国环境日主题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
世界主题 |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 莫使旱地变荒漠 | 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
中国主题 | 人人参与, 创建绿色家园 | 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 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 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388.0亿元(比上年增加25.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1%。 | 25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3%。 | 环境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预计近1.5%,全国主要污染治理首次出现“拐点”。污染防治已经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 | 环境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将超越1.5% |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中世界及中国环境日主题的变化就企业如何节能减排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
(1)①价格会影响商品的供求关系,引导生产和消费。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能引导生产者减少塑料袋的生产和引导消费者减少塑料袋的消费需求。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缺陷,一些生产者为谋私利仍大肆生产,同时消费者特别是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仍未改变,致使“限塑令”的执行大打折扣。
(2)生产使用塑料购物袋耗费大量能源,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国家一方面通过设立环境日主题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近年来我国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力度,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总体上在上升。
(3)建议:①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②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推进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③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的原因:
①是由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③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④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1)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能引导生产者减少塑料袋的生产和引导消费者减少塑料袋的消费需求。但一些生产者为谋私利仍大肆生产,同时消费者特别是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仍未改变,致使“限塑令”的执行大打折扣。
(2)材料二提出问题,材料三解决问题。
(3)本题有两问。(1)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中世界及中国环境日主题的变化就企业如何节能减排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注意主体是企业,关键词是如何、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2)我国为什么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主体是国家,关键词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