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胡 * * 指出:中 * * 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昌首义发生时,孙中山因为遭到清政府的追捕,确实身处海外,没有直接领导这次起义。但这场革命是在孙中山和他领导的政党的巨大思想影响下发生的。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大大激励了人们的斗志。因此,人们把孙中山看作革命的象征。他一回国,立刻被独立各省推举为临时大总统,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北京日报》
材料二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信仰等自由。
第三、四、五、六章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 * * ;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下面是新华网曾刊出的两则文章节选:
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用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来形容也不为过。
——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如果去掉人们人为地附加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的意识形态光环,辛亥革命是很悲哀的……辛亥革命的意义没那么大,辛亥革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2011年12月15日对历史学家、满清学者萧功秦的访谈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年1月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这场革命是在孙中山的影响下发生的”。(3分)
(2)材料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民主原则?(3分)
(3)你认为材料三中这两位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4)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4分)
(5)针对材料五中“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局面,孙中山有何重大理论创新和政治举措?(4分)
(1)孙中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积极投身革命;成立革命政党同盟会,使民主革命发展到新阶段;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提出三民主义;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加速革命进程。(列举三点得3分)
(2)原则: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3分)
(3)不矛盾,角度不同。(1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前者的观点。(3分)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后者的观点。(2分)
(4)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2分)
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和政治上不成熟。(2分)
(5)理论创新: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政治举措:与 * * 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4分)
题目分析:(1)材料一中“这场革命是在孙中山的影响下发生的”是指孙中山的革命行动队辛亥革命产生了直接重大的影响,结合史实可以直接回答其影响的具体表现,即孙中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积极投身革命;成立革命政党同盟会,使民主革命发展到新阶段;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提出三民主义;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加速革命进程。(2)从材料二中的文字内容中可以总结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有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3)仔细阅读材料三中文字内容可以看出两位历史学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并不矛盾,因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即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前者的观点;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后者的观点。(4)材料四中文字“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说明辛亥革命并未直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具有妥协性,其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和政治上不成熟。(5)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孙中山以重大刺激,孙为此在理论上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在实践中强调与 * * 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经常将新三民主义与国民党三大政策混淆在一起,误认为新三民主义就是“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其实新三民主义还是“民族,民权和民生”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发生了改变,原来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已无法符合时代进步的需要,而成为旧三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