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2)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            (填字母)。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氧气, 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可能原因是                          

(4)为检验装置B中氧气是否收集满,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_______,这是利用了氧气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5)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          (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6)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答案

(1)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2)D (3)装置漏气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瓶口   支持燃烧 (5) B (6)A

题目分析: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放在锥形瓶底部,过氧化氢溶液从分液漏斗加入,因为反应非常剧烈,要注意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度大;氧气的验满应该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而且助燃的性质;如果装置漏气、导管口没有伸到集气瓶底部等都会导致氧气不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记叙文,回答问题。

母亲

肖复兴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是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是妈妈跳动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1.“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这句话在文章的首尾反复出现,抒发了作者对母亲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本文共写了六件事,详略安排得当。找出文中详写的两件事,用“为了……,妈妈……”的句式分别概括这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火车站回来的路上,妈妈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妈妈真的是认为这样好吗?她为什么要总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这句话,联系上文,写出妈妈的哭所包含的复杂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把母亲比做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想一想,还可以把母亲比做什么?仿照作者的句子,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