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 * * 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材料三 “吾人仰望之中山,而事后追思事前之希望,果等同乎?不等同乎?辛亥之功,成乎?败乎?实半成半败也!”
——《申报》1912年9月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申报》对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中“毂我蒸民”本应为“毂我蒸国”,你认为其把“国”字改为“民”的用意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申报》的祝词反映了当时中 * * 什么样时代追求?试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3)材料三所述是《申报》对辛亥革命较为客观的反思。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反思的依据。
(4)为完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事业,先进的中国人在20世纪20年代又进行了那些努力?
(1)态度:从漠视与非议到认同与赞赏。用意是表示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
(2)追时代追求: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发展经济、国力增强。理由:当时中国深受列强侵略;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发展落后,国家积贫积弱。
(3)社会依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君主专制政体,成立中华民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4)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题目分析:(1)材料一中文字“乱首,华兴会匪和华兴同仇各余党”说明了国人对革命党尚存漠视和否定的态度,材料二中文字则说明了对共和制度的赞美,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表明国人对清末革命态度的转变即从漠视与非议到认同与赞赏;革命党将“毂我蒸国”改为“毂我蒸民”用意是表示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2)材料二中文字表明了中国人的强烈愿望,即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其原因是当时中国深受列强侵略;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发展落后,国家积贫积弱。(3)材料三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成败参半,其依据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君主专制政体,成立中华民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4)结合所学可直接回答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巨大成就即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清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广泛传播是辛亥革命最突出的积极革命成果,当然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远远不止如此;另一方面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但依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社会思想文化仍旧未能肃清封建余毒的残害,更未来唤醒广大底层民众的真正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