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实验室用50mL0.50mol/L盐酸、50mL0.50mol/L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
盐酸NaOH溶液
120.220.323.7
220.320.523.8
321.521.624.9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名称是______;实验时用该仪器搅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由图可知该装置有不妥之处,应如何改正?______.

(2)反应需要多次测量温度,每次测量温度后都必须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3)已知Q=cm△t,经数据处理,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_____

(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J/(g•℃)计算).

(4)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热的文献值为-57.3kJ/mol,你认为(3)中测得的实验值偏差可能的原因是______(至少说出两点)

(5)若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测得中和热为△H1,则△H1与△H的关系为:△H1______△H(填“<”、“>”或“=”),理由是______.

答案

(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搅动使溶液充分反应;为减少热量散失,应使小烧杯口与大烧杯口持平,其余部分用碎塑料填满;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搅动;应使小烧杯口与大烧杯口持平,其余部分用碎塑料填满;

(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计上的酸与NaOH溶液反应放热,使温度计读数升高,温度差偏低,但使测得的中和热偏高,所以每次测量后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并擦干温度计;

故答案为: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并擦干温度计

(3)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25℃,反应前后温度差为:23.7℃=20.25℃=3.45℃;

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4℃,反应前后温度差为:23.8℃=20.4℃=3.4℃;

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1.55℃,反应前后温度差为:24.9℃-21.55℃=3.35℃;

50mL0.50mol/L盐酸、50mL0.50mol/LNaOH溶液,溶液质量m=100mL×1g/mL=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

3.45℃+3.4℃+3.35℃
3
=1.421KJ,所以生成0.25mol的水放出热量1.421KJ×40=56.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6.8 kJ/mol,

故答案为:-56.8 kJ/mol;

(4)量热计的保温瓶绝热效果不好、酸碱溶液混合不迅速都会使温度偏低,测得的实验值产生偏差,

故答案为:①量热计的保温瓶绝热效果不好 ②酸碱溶液混合不迅速;

(5)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所以△H1>△H,

故答案为:>;NH3•H2O电离吸热;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