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和改进装置(省略固定装置),根据要求回答:

(1)甲图中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发生装置除用到甲图仪器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除固定装置、导管外)。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发生装置采用乙图H,其操作上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收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若装配与H功能相似的装置,应从甲图中选择 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4)Ⅰ是医用输液装置,用于观察滴液快慢。若用它作为除气体杂质的微型装置,则含杂质的气体应从___(填“ a ”或“B”)进入,I中液体不能装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 + MnO2+ O2↑   酒精灯       

(3)Zn+H2SO4=ZnSO4+H2↑  方便添加液体反应物,控制生成物的速率;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ACDE(或BCDF等合理答案也可以);(4)b 防止装置内的液体排出

题目分析:(1)甲图中仪器C的名称为长颈漏斗;(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 + MnO2+ O2↑其发生装置除用到甲图仪器外,因为制取氧气时的反应条件需要加热,还需要的仪器是酒精灯;(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Zn+H2SO= ZnSO4+H2↑,若发生装置采用乙图H,其操作上的优点是方便添加液体反应物,控制生成物的速率,制的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且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若装配与H功能相似的装置,应从甲图中选择ACDE即可;(4)Ⅰ是医用输液装置,用于观察滴液快慢。若用它作为除气体杂质的微型装置,因为除杂应气体要进入溶液,则含杂质的气体应从b进入,I 中液体不能装满的原因是防止装置内的液体排出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15-18题(18分)

寂寞书院冷

叶文玲

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

驻足留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

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

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

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

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 * * ”和“二 * * ”,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

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 

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当在书院留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 * * 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

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历尽风霜,几经浩劫,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尚且荡然无存,何况这几近湮没的书院?因此,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

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

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

看来,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

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廓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有删节)

16.文章的题目是“寂寞书院冷”,请结合全文概括“冷”字在文章中有哪几层含义?(4分)

17.作者写嵩山及少林寺的热闹,其用意是什么?(4分)

18.结合语境,谈谈画线句子在文章中的寓意。(4分)

19.作者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有哪些?(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