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证月的、范围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系某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因经济纠纷,法院决定将××公司整体抵债,并委托某价格认证中心对其整体价值进行鉴证,价格鉴证范围为××公司的全部资产及相关负债的整体资产价值。价格鉴证基准日为2001年6月30日。
××公司营业执照中规定的经营范围为:化肥,石油化工产品,机电、机械设备及备品、配件,建筑材料,房地产开发,技术工程咨淘服务,进出口贸易。××公司执行一般纳税企业所得税政策。
(二)背景分析
经价格鉴证人员对企业历史数据的分析,××公司自2000年度开始步入稳定的生产状态,截至价格鉴证基准日2001年6月30日,××公司主要产品已相对成熟,生产能力充分实现,公司发展已走入正轨,通过对××公司的宏观环境、市场与经营优势及风险的分析,××公司自1996年投产以来,发展一直呈良好的态势。
(三)价值鉴证方法
鉴于××公司具有较强的持续经营能力,同时可以取得相对稳定的收入并获取一定的利润,因此应用收益法鉴证××公司整体资产价值。企业整体收益现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P——企业整体资产价值
A——企业年净收益
r——折现率
n——收益年限
(四)价格鉴证过程
1.收益法中采用的假设
一般假设:假设××公司2001年6月30日以后仍持续经营;假设××公司的经营者是负责的,且公司管理层有能力担当其职务;除非另有说明,假设××公司完全遵守所有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假设××公司提供的历年财务资料所采取的会计政策和编写此份报告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在重要方面基本一致。
特殊假设:假设××公司的经营环境、行业性质、经营风险等方面保持稳定、正常地发展。
2.收益法主要因素的确定
在收益法下,将××公司的预期收益按照折现率折现为价格鉴证基准日的净现值。为此,需要确定以下三个主要因素:(1)收益期(即预计净收益得以维持的期间);(2)每年净收益;(3)合理的折现率。
(1)收益期。由于没有发现××公司在可预见的未来终止经营的任何理由,在××公司整体资产的价格鉴证中应按无限年期进行测算。
(2)每年净收益。鉴于××公司1999年以前处于试生产阶段,2000年进入稳定期的情况,基于谨慎原则决定以××公司2000年的收入、利润为基础对××公司未来收益进行预测,包括分别预测企业的各项收入与各项费用。2001—2005年各年收益预测见下表,2006年以后各年收益稳定不变。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所得税(按所得利润总额的27%计算) 万元
年份2001年7~12月2002住2003年2004年2005拄2006年及以后符年
一、利润总额10415.14-10270.05-8096.10-10708.69-8815.60-8815.60
减:所得税2812.09-2772.91-2185.95-2891.35-2380.21-2380.21
二、净利润7603.057497.145910.157817.346435.396435.39
(3)合理的折现率
根据同行业上市公司2000年年报资料,经分析得到同行业2000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考虑到××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要面临着许多风险,如市场不很稳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等,综合考虑××公司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并综合××公司自身的资产规模、原材料采购模式、生产经营情况等其他个体风险因素,确定行业风险报酬率3%,企业财务风险报酬率0.5%,企业经营风险报酬率1.5%,则:
折现率=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行业风险报酬率+企业风险报酬率
=9%+3%+0.5%+1.5%=14%
3.收益折现值的计算过程
基于折现的目的,假定每年的净收益均产生在当年年底。未来收益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2001年7~12月的净利润;
(2)2002年至2005年各年的净利润;
(3)2006年及以后各年的净利润。
计算时,首先将上述阶段(1)的净利润根据七述收益法公式折为2001年6月30日的净现值;其次将阶段(2)的净利润以同样方法折为2001年末的净现值;最后将上述阶段(3)的净利润以同样的方法折为2005年末的净现值,然后再折为2001年末的净现值。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P=6669.34+20210.86+24527.02=51407.22(万元)
(五)价格鉴证结果
依据前述的重大假设,经过上述收益法的工作过程,××公司含全部负债的整体资产于价格鉴证基准日2001年6月30日的价格为51407.22万元。
参考答案:
1.企业整体收益现值计算公式错误,持续经营企业的整体收益现值应采用分段法收益计算公式。
2.净利润公式错误,还应减去管理费用。
3.所得税计算错误。一般纳税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自2008年1月1日起实行25%的所得税税率。
4.未来净收益预测错误。不能以一年的收入或利润为基础简单外推。
5.折现率计算错误,未来各年预期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报酬率不应再加行业风险报酬率。
6.第一阶段折现值计算锵误。收益年限应为0.5年。
7.第二阶段折现系数和折现值计算错误,净收益应折现至2001年6月30日。
8.第三阶段折现值计算错误,未来各年预期收益现值应使用年金本金化法(无限年期收益公式)计算。
9.价格鉴证结果表述有误,应为企业净资产价格(或所有者权益价格)。
10.鉴证结果金额没有大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