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 (8分)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两箱中都放入相同量的土。甲玻璃箱开口无盖,乙玻璃箱有密封盖子(如图19),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3小时后,同时测甲乙玻璃箱里的气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结果:玻璃箱 (填“甲”或“乙”)内的温度高。
这个实验模拟的是 原理。(2分)
(2)实验显示:对流层大气直接的主要热源是地面,地面通过 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大气,而大气又通过 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该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实践是建设 。(3分)
(3)这一实验还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作用是导致 ,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是指 和 。(3分)
(1)乙 温室效应(大气保温作用)(2分)
(2)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塑料大棚(或大棚农业、玻璃温室)(3分)
(3)全球变暖(1分)。燃烧矿物燃料;砍伐森林(或毁林)。(2分)
题目分析:(1)封闭的玻璃箱能起保温作用,故箱内气温较高,反映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2)地面发出的热量即地面辐射;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塑料大棚即应用了温室效应的原理。(3)由于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导致了大气的保温作用过强,进而形成了全球变暖。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大面积的毁林。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并能结合实验和生活实例分析即可。